使用工具的磨损形态
发布时间:2012-07-28 11:29
在切削过程中,使用工具与工件接触部分总会不断磨损,一般是前、后刀面同时发生磨损。但随切削条件的不同,磨损可能主要发生在前刀面或后刀面。
后刀面磨损
后刀面磨损是最重要的使用工具磨损形式。后刀面磨损直接由刀-工摩擦引起,磨损处有明显的平行于切削速度方向的划痕。后刀面磨损可分为3个区域:
1)刀尖部C区磨损带。用其最大磨损带宽度VC表示。2)刃中部B区磨损带。用其平均磨损宽度VB表示。
3)刃后部N区磨损沟。用其最大磨损沟长度VN表示。 后刀面磨损程度一般多以VB衡量。后刀面磨损后,刀-工接触面积增加,切削刃变钝,导致切削力增大、切削温度升高、加工表面质量下降。但切削工艺系统刚性差时,适度的后刀面磨损可抑制切削振动。后刀面磨损多发于工件材料脆性大、硬度高、低速、薄切削等场合。 前刀面磨损 前刀面磨损直接由刀-屑摩擦引起,磨损处有平行于切屑流出方向的划痕,形状如月牙洼(故又称月牙洼磨损),其中心位置在离切削刃一小段距离KM处,这正是前刀面上摩擦系数最大、切削温度最高的地方。 随着磨损的发展,月牙洼逐渐加深,其宽度亦随之不断扩展。月牙洼磨损程度以月牙洼深度KT表示。月牙洼磨损使前角变大,能起卷屑作用,是其有利点。但它削弱切削刃强度,当切削刃棱边过窄时,会引起崩刃。月牙洼磨损易发生在工件材料塑性大、切削速度高、进给量大、使用工具材料耐热性低的场合。 其他磨损形态 ①边界磨损
这是一种特殊的沟槽形磨损,发生在主切削刃与待加工表面和副切削刃与已加工表面接触处。主切削刃上边界磨损程度用主后刀面N区磨损沟长度VN表示。副切削刃上的边界磨损程度用VN’表示,大小对加工精度和已加工表面质量有重要影响。 发生边界磨损原因是主、副切削刃在磨损位置处与待加工表面的硬表皮或已加工表面的硬化层长时间接触,而且有周围大气或切削液参与化学反应,故在该局部位置磨出深沟。工件材料表皮硬度越大、加工硬化倾向越大,使用工具边界磨损越严重。 ②刀尖磨损
刀尖处应力和温度都很高,磨损一般都较严重。刀尖磨损程度可用后刀面C区磨带宽度VC表示。总之,最常见的磨损状态是前后刀面同时磨损、边界磨损和刀尖磨损并存,只不过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主有次、有轻有重而已。 相关链接